本科专业介绍

碳中和技术 微专业介绍

学制:1年

简介:

在全球气候治理与低碳转型的背景下,“碳中和”已成为国家战略与全球共识。《碳中和技术》微专业立足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优势,深度融合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经济学与系统工程等学科领域,旨在培养具有碳中和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聚焦于三个维度:一是夯实学生对碳中和科学与技术的系统性认知,理解碳循环机理、能源结构优化与碳核算方法;二是强化低碳技术应用能力,包括生物碳捕集、污染物协同控制、绿色能源开发等核心技术;三是培养跨学科思维与系统设计能力,使学生能够从经济、环境、社会多维度开展碳中和路径规划。本专业需学生具备理工学科基础知识,以环境工程、能源动力、化学化工等理工科专业本科生为主体,同时欢迎经济管理、生物技术等学科背景学生选修,通过跨专业协同学习构建多元知识网络。


碳中和科学与技术导论(开课时间:2025年秋季学期,每周周一晚上19:00-20:3011-12节),上课地点:前湖北院)

课程紧密围绕全球气候治理与国家“双碳”战略,系统构建碳中和领域的科学认知与技术框架。课程从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评估报告的核心结论出发,深入解析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基础、碳循环机理及温室气体排放的驱动因素。内容涵盖碳中和国际政策框架(如《巴黎协定》、UNFCCC公约体系)、能源结构转型(可再生能源、氢能、CCUS技术)、工业低碳化路径(钢铁、化工等高碳行业减排)、碳汇增强与生态修复(森林、海洋、生物炭技术)以及碳市场与绿色金融机制。课程突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结合IPCC报告中的情景分析与预估模型(如RCPs/SSPs路径),引导学生探讨碳中和目标下的技术可行性、经济成本与政策协同。通过案例研讨(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中国全国碳市场设计)和模拟实践,培养学生系统思维、政策分析及技术评估能力,为后续从事碳管理、绿色技术研发及气候政策研究奠定基础。


《绿色能源与低碳技术》(开课时间:2025年秋季学期,每周二和周五晚19:00-21:20(11-13),上课地点:前湖北院)

课程系统介绍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绿色能源与低碳技术的核心内容,涵盖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氢能与核能、碳捕集技术、工农业低碳转型及政策经济分析。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对碳中和目标的系统性认知和技术应用能力。

《生命周期评估与碳核算》(开课时间:2025年秋季学期,每周三和周六19:00-21:20(11-13),上课地点:前湖北院)

课程立足“双碳”战略背景,系统构建生命周期思维与碳管理知识体系。课程先聚焦生命周期评估(LCA)基础,讲解 ISO 14040/14044 标准框架下目标界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估以及生命周期解释等核心步骤;再深入碳核算核心,围绕GHG Protocol标准解析组织级(Scope1-3)与产品级碳足迹量化方法,涵盖排放源识别、数据采集、因子选取等关键环节。教学中融入OpenLCA软件实操、行业案例分析(如制造业LCA实践、企业碳核算报告编制),助力学生掌握从理论方法到工具应用的完整能力链。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LCA与碳核算工具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参与绿色产品设计、碳管理咨询、碳中和规划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兼具学术严谨性与产业实用性。


《生物碳捕集与资源化技术》(开课时间:2026年春季学期,具体上课时间根据当学期实际情况确定,上课地点:前湖北院)

课程聚焦生物固碳与碳循环利用的前沿领域,以环境微生物学、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为理论基础,系统构建生物碳捕集与资源化的技术体系。内容涵盖三大核心模块:生物碳捕集原理(如微藻光合作用固碳、微生物群落代谢调控机制)、关键技术应用(生物炭制备与表征、微生物电解池固碳、农业废弃物协同碳封存资源化路径开发(生物炭土壤改良、固碳生物质产品商业化)。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从实验室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能力,为投身碳汇开发、环保科技或生态修复领域奠定技术基础。


《碳中和政策与碳市场管理》(开课时间:2026年春季学期,具体上课时间根据当学期实际情况确定、上课地点:前湖北院)

课程立足“双碳”目标下的政策合规与市场运作需求,系统整合碳政策分析、碳核算标准与碳金融工具的核心知识。内容涵盖政策框架解析(国际公约如《巴黎协定》、国内“双碳”政策体系、区域碳达峰规划)、碳市场机制设计(欧盟ETS、中国全国碳市场、自愿碳市场交易规则)、碳管理实务(企业碳足迹核算、碳税合规策略、供应链碳信息披露)及碳金融创新(碳期货、碳基金、碳资产质押融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从政策文本到商业落地的衔接能力,为进入碳交易所、咨询机构或企业ESG部门从事碳策略制定、碳资产运营提供核心竞争力。


《碳中和系统设计与实践》(开课时间:2026年春季学期,具体上课时间根据当学期实际情况确定、上课地点:前湖北院)

课程作为微专业的综合实战模块,以“技术可行性-经济成本-政策落地”三维协同为核心,培养学生系统化碳中和解决方案的设计能力。内容围绕系统分析方法(生命周期评价LCA、物质流分析MFA、情景模拟模型)、关键场景应用(零碳园区规划、高碳行业脱碳路径优化、区域能源系统集成)及解决方案开发(技术组合选型、投资回报测算、政策工具匹配)展开。课程采用项目制教学,学生将分组完成从需求诊断到方案输出的全流程实践,旨在强化学生跨学科整合、工程落地与团队协作能力,为胜任碳中和项目经理、系统规划师等岗位奠定实战基础。


咨询联系方式:

专业咨询请联系徐佩伦老师(电话:18179128948);其他可联系教务办(电话:83969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