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流域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4-04-28
南昌大学流域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于2022年9月获批成立,旨在面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和江西生态文明建设高地需求,聚焦鄱阳湖及其流域,瞄准流域碳中和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与工程应用,重点突破共轭土及生境构建、水碳耦合与减污降碳、生态增汇与价值实现、零碳技术与数字孪生四个研究方向,打通流域碳中和从基础技术原理到关键技术研发到系统集成再到工程应用的技术创新链条,助力南昌大学流域碳中和双一流学科建设,服务于国家和地方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
研究中心现有研究人员58人,其中教授和教授级高工22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26人。人才队伍中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2人、江西省“双千”8人、江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
一、共轭土及生境构建。土壤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也是巨大的碳储存库。传统土壤改良与修复技术难以同时实现土壤多对不同性质的对立统一,导致诸多工程失败案例。共轭土技术旨在通过生物基表面活性材料同步改变土壤的亲疏水性和胶结性,针对特定场景靶向构建土壤生境并催生出疏水性共轭生态系统。
二、水碳耦合与减污降碳。水生态环境安全是鄱阳湖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石。针对鄱阳湖流域水土气生自然碳代谢的堵点与痛点,本方向主要开展流域水碳监测、流域水文-水质-水生态耦合模拟与预警、流域碳氮磷污染控制、微藻碳中和与高值化利用等关键技术研发。
三、生态增汇与价值实现。针对受损/脆弱生态系统,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的精准修复和改造,突破生态强化增汇与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协同提升技术;通过构建遥感与地面实测一体化的碳汇观测网络体系,突破区域生态系统的碳汇精准评估技术;构建基于碳汇的区域生态产品数字化技术体系与价值实现多元化路径,突破生态产品价值的精准/统筹实现技术。
四、零碳技术与数字孪生。流域碳中和转型是典型的“大工程(Big Engineering)”,不仅需要重要节点与环节上关键技术的突破,更需要引领经济社会变革的系统化工程方法与技术,包括能源领域、产业领域和生态领域的碳中和技术群的辨析、评估、优化与集成等。该方向重点突破能源供给侧多能互补与技术集成、多产业低碳零碳负碳技术与系统集成、鄱阳湖流域碳中和数字孪生等工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