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南昌大学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基地

南昌大学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基地简介

一、创新基地简介

南昌大学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基地(Innovative Practice Base for Process Equipments, Nanchang University )(以下简称为创新基地)是南昌大学资源环境与化工学院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为主导,面向全校各相关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集专业知识补充、实践能力训练、科研素质培养、科技竞赛技能训练为一体的团队组织。创新基地由我校教育部机械学科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指导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胡兆吉教授发起组建并领衔指导,此外,还有一大批学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具有丰富指导经验的教师团队参与创新基地项目的指导工作。

51dd671d21f94226aca67af5b326d23f.jpg

创新基地的成立旨在为大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条件。学生借助基地平台,在新型高效过程装备、能源环保技术与成套装备、节能环保先进工艺等领域将得到系统、全面的实践与创新锻炼,在实践与创新活动过程中提高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并广泛发挥其在学生科技活动中的示范作用,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达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的最终目的。

创新基地活动地址在南昌大学环境楼先进过程装备实验室(环C531室),目前创新基地已初步拥有较好的工作环境和相对齐全的硬件资源。创新基地从运行管理、活动组织等各项活动均实行教师指导监督、学生自主管理的管理模式,即领衔指导教师负责基地建设的总体规划与指导、指导教师团队负责具体创新项目的指导、学生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与运行。

目前,创新基地的运作、组织和管理已经初具雏形,仍在不断建设和完善过程中。我们注重创新基地的发展规划,将在创新基地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注重创造更好的学习交流环境、建设更好的硬件设备条件、营造更和谐的学术氛围,为实践与创新基地的良性循环发展创造条件。

二、创新基地工作成绩

创新基地致力于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学分科研训练等项目和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等多个全国性赛事激发学生创新热情、提高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培育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经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创新基地在几届学生和指导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全国3D大赛、工业工程与精益管理大赛等大型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截止到 2020 9 月,本创新基地已经取得了各类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奖项 50 余项,其中国家级特等奖 5 项、一等奖 13 项;获得国家级、省级及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11 项。

特别是在 2015-2020 年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中取得优异佳绩,基地这六年分别选送的共33件参赛作品获奖。其中,高效一体化涂刮胶和收集装置的研制、水面漂浮物遥控清理船、O3/H2O2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接触氧化装置的设计与实验研究、垂直循环式垃圾运输与自动倾倒装置、复杂作业环境下的螺旋推进式管道机器人、基于凸轮变径及螺旋驱动的自适应管道机器人、微藻氧吧车载空气净化器、微藻高效除霾固碳产氧空气净化器、基于真菌——微藻共生球体技术的微藻规模化采收装置、小型景观水域自动巡航水面垃圾清理船、梳齿式自动变轨立体停车装置的研制、基于微波热风组合干燥工艺的移动式稻谷烘干设备、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混凝—UV/O3组合工艺及高效处理装置、基于MVR技术的中小型船舶高效海水淡化设备、基于油烟分离的一体化传动式防倒灌油烟机、基于仿生原理的便携式樟树籽采摘机、果树树干冬季保暖与防虫液喷涂刷白装置以及回转剪切与循环收集一体化柿子采摘机18项参赛作品更是进入到最后大赛的决赛环节,在经历最终展示与答辩后,获得 5 项国家级特等奖的佳绩。在2019年第十届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中,经专家评审,创新基地推荐提交的8件作品在来自全国64所高校373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1个特等奖,4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的佳绩,创造了我校参加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的历史最好成绩,并且创新基地已连续六年荣获大赛“优秀组织奖”。

通过创新基地系统的培养与锻炼,创新团队成员对专业有了充分的认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有了显著的充实,学生创新能力有了显著的增强。基地创新团队学生的保研率近年来已高达 87.5%,在我校相关专业的学生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创新基地的组织管理

创新基地坚持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导师指导督促为辅的管理原则进行管理。如下图所示为创新基地管理与运行模式框图。

创新基地倡导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创新基地是一个学生的创新平台。创新基地的日常管理由学生负责,设创新基地负责人。创新基地负责人上对指导教师团队负责,下对创新项目负责人负责。负责人负责创新基地的日常管理,包括团队招新、培训、入组、参赛和总结工作。协调创新创新基地团队之间、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组织项目的申请和参赛等各项工作。

指导教师团队由我院胡兆吉教授发起组建的,并且其本人会在比赛过程中给予阶段性的指导,团队里还有研究生对比赛课题进行全程指导。所以,创新基地对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显著的。

创新基地对新人的培养模式以集体培训和老队员帮带指导两种方式为主。创新基地的招新工作已经常规化,我们团队每学年第一学期进行招新,主要面向大二的学生群体进行招新,招新过程包括报名表筛选、面试和试用期三个阶段,每届招新的计划人数依当下团队需求而定,并根据面试的成绩,把招新的成员分成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暂定的第一梯队成员进入实验室学习,第二梯队的成员可在实验室空余位置或者在其他地方学习,两个梯队资源共享,共同培训。之后通过对所有成员会进行绘图软件培训和试用期考察,合格者将成为我们团队正式队员,然后将代表所在课题小组和整个科研训练基地参加各种科技竞赛。

指导老师主要由本专业或者其他专业的教师组成,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题资源,并且在学习和比赛的整个过程中指导监督,把握课题方向;

实验室负责人一般由大四或者研一的学生担任,主要责任为管理实验室的项目进展、联系指导老师、安排各个比赛和活动的相关事宜等;

项目组长一般为大三的学生,主要对新进的成员进行培训,配合实验室负责人的安排,领导该团队进行学习、比赛等。


9342e384afdc49aaa9227b0d72f50215.png

 创新基地与创新活动管理框图

四、指导教师团队

b33f5cbbae5341d0a35df8bdad33db0f.jpg

领衔指导教师:胡兆吉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教学名师、江西省首届金牌教授;教育部机械学科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任《管道技术与设备》、《过滤与分离》、《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杂志编委,江西省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协会副理事长等;主要从事过程装备的结构强度分析与事故预防技术研究、新型过程装备(节能环保设备)的开发研究、流体机械仿真与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等。

近年来,先后主持承担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以及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等十余项省部科技计划项目及多项企业委托的横向项目,在国内外专业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约 50余篇;主持承担十多项省级教改重点项目和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国家一流课程《过程设备设计》领衔教师,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指导学生科技创新作品获得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等各类科技竞赛全国特等奖及一等奖等10 余项,多次获得全国科技竞赛的优秀指导教师奖。

                       指导教师团队:

教师姓名

职称

学历

专业领域

谭志洪

教授/硕士生导师

工学学士

化工机械

王白杨

教授/硕士生导师

工学硕士

环境工程

魏林生

教授/博士生导师

工学博士

热能工程

陈建新

教授/硕士生导师

工学博士

环境工程

涂文锋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工学博士

化工机械

邓腾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工学学士

化工机械

熊桂龙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工学博士

热能工程

欧阳二明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工学博士

环境工程

李建龙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工学博士

安全工程

何银水

讲师/硕士生导师

工学博士

控制工程

孙属恺

讲师

工学博士

流体机械